跟陌生人强行装熟这件事,可以,但是没必要。
一向以高情商著称的黄磊,前几天却因为一个行为引起很大争议,甚至上了微博热搜。
在综艺《向往的生活》中,节目组请来了几位当红明星做嘉宾。面对热情有活力的孩子们,身为主人家的黄磊却显得有些热情缺缺,僵硬地向来人们打了招呼之后就一头扎进厨房做饭。
也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,提早跟何炅打好了招呼,“你们晚上玩游戏,我早点睡。”
甚至在晚餐过后,大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谈天说地时,他丢下这样一句话,让气氛瞬间有些尴尬。
“说真心话,你们这一大堆人来,我没什么感觉。因为我和你们也不熟,我没必要和不熟的人非得瞎扯。”
这样的言行黄磊跟一直以来展现出的随和,亲切的形象有些不搭,也因此引发了很多网友的不满,认为他“情商低”,“不懂人情世故”,“有两副面孔”。
有人说:“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和摄像机,就算不愿意,装一下热情有那么难吗?”
对于演艺经验丰富的黄磊来说,肯定是不难的。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很明确地回答了,跟陌生人强行装熟这件事可以,但是没必要。
因为它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之外,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。
1.与其尬聊,不如沉默
黄磊事后也解释过,自己年纪大了,真的累了,不再像年轻时充满活力,再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对每个人充满热情。
这话其实套在我们身上也一样。
英国牛津大学和芬兰阿尔托大学专家联合研究发现:人们的“交际巅峰”出现在25岁左右,此时朋友数量最多,之后朋友数量就会开始下降。
以前总是爱热闹,爱受人关注的感觉。经常一大群人不管认识不认识就一起出去吃喝疯玩,有点大事小事就爱发个朋友圈昭告天下。认为自己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,看着微信里庞大的好友数量洋洋得意。
后来毕业了,工作了,朋友圈调成一个月可见,当初那些喝来的玩来的朋友再也没了联系。偶尔刷到他们的动态,看着陌生的名字还要花时间想想这个人是谁。
曾经乐此不疲的“社交”,成为了最恐怖的事情。
除了知己至交,其他的聚会能避则避。实在避免不了的,宁愿自己缩成一团玩手机,也不愿意跟旁边的陌生人寒暄几句。
甚至在大街上遇到认识的人,都要在对方发现自己之前果断绕路。
为了不尬聊,可以说是十分努力了。
为什么人25岁之后朋友会慢慢减少,答案很明显,因为“懒得浪费时间跟你闲扯”。
与其跟没有共同语言的陌生人硬凑在一起尬聊,为了找寻话题绞尽脑汁,还不如沉默。
2.强行装熟,最为致命
宁静也曾经上过一档因人际关系而热议纷纷的综艺,在那档综艺中她跟几名原先不熟的明星一起结伴去世界各地旅行。
相伴出行本是最容易增进感情的方式,尤其是在异国他乡,人会下意识地依靠自己身边的人。
但是一整季节目下来,他们的感情真的变得亲如一家了吗?
在另一档节目中,宁静很耿直地对这次经历做出了评价:
“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在装的,装作大家在一起时氛围很好,装作我们都很有集体意识。”
而被问到在节目中产生的矛盾最后有没有化解,跟嘉宾们有没有重归于好,宁静很直接地表示:“没时间去管,大家道不同不相为谋。”
道不同,不相为谋,这其实是社交最好的状态。
以前总是担心给别人留下“不合群,难相处”的印象,怕被人孤立,所以就算不喜欢的聚会也硬着头皮参加,跟三观不合的人也费时费力地交流,就为了给人一种“我很圆滑,很懂交际”的印象。
但这样做,得到的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。
不喜欢的聚会,参加多少次依然不喜欢。而不喜欢你的人,再费劲心思去讨好,也永远不可能发自内心喜欢上你。
合不来的人,相处时间越久,只会把矛盾积攒的越来越多。
所以何必委屈自己去强行跟不熟的人套交情呢?
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合得来则聚,合不来则散。比起刻意逢迎让所有人都喜欢,身边有两三知己更加重要。
3.垃圾社交,不如独处
去年年底,有网友在微博问“你觉得过去几年自己最大的进步是什么”。
高赞评论一针见血:不再追求所谓社交。
曾经总觉得“多个朋友多条路”,“人脉比能力更重要”,等真正成熟了,或者吃了教训之后才发现,那些在酒桌上喝到吐才积攒下来的“人脉”,真的没什么用。
在《请停止你的无用社交》一书中,有这样一句话:
虽然你加了很多人的微信,但并不意味着微信上的好友已经成了你的人脉,也许你只是对方微信列表里一个头像而已。
能够结交下来的人脉,要么是三观相近谈得来的朋友,要么是能够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。吸引前者靠内涵,吸引后者看能力。
而内涵和能力,靠喝酒是喝不出来的。
所以,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社交上面,不如静下心来独处。省下的时间用来给自己充电,跟知己谈天,哪怕是在家舒舒服服地睡一觉,都比跟不熟的人瞎扯来得更痛快。
人生很短暂,不要把美好的时光浪费在不值得深交的人身上。
圈子不同,不必强融;垃圾社交,不如独处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0 Comments